1. 分阶段控水量:幼苗移栽定植至门茄坐果前,需进行蹲苗,严格控制浇水,避免土壤过湿导致植株徒长、根系浅生;门茄坐稳后,植株需水量增加,可逐步浇水,但需避免大水漫灌,防止地温骤降;盛果期需保证水分充足,每隔8-10天浇一次水,维持土壤湿润度。
2. 精准择时浇水:优先选择晴天上午浇水,此时水温与地温接近(均在10℃以上),浇水后通过棚室通风可及时排出湿气;严禁傍晚或连阴天浇水,前者易导致夜间棚内湿度偏高,后者会加剧土壤积水,均可能诱发霜霉病、灰霉病等病害。
3. 优化浇水方式与湿度调控: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方式,减少土壤水分蒸发,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(保持在65%-80%),土壤相对湿度控制在70%左右;浇水后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排湿,若湿度过高,可在棚内铺设干秸秆吸附潮气,辅助降湿。
1. 基肥:奠定生长基础:定植前每亩施入4000-5500公斤腐熟有机肥+60公斤护地龙颗粒菌肥,搭配25-35公斤过磷酸钙、15-20公斤硫酸钾、2公斤硫酸锌、80公斤硅酸钙肥及10-20公斤硫酸镁,均匀撒施后深耕25-30厘米,确保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,为根系生长提供疏松肥沃的环境。
2. 育苗肥:培育健壮秧苗:育苗期每1平方米苗床施入腐熟过筛有机肥20公斤、过磷酸钙0.3公斤、硫酸钾0.1公斤,将肥料与苗床土充分拌匀后播种,避免肥料集中烧根,促进幼苗根系发达、长势健壮。
3. 追肥:精准满足结果需求:土壤追肥以“少量多次”为原则,门茄坐果后每亩施高氮肥8-15公斤,采用滴灌或冲施方式;盛果期结合浇水追肥,间隔一次浇水追一次肥,每亩施高氮高钾肥5公斤+根腾活菌爆根5公斤。同时搭配叶面追肥,选用茄子专用叶面肥按标准稀释后,重点喷施叶片背面及果实表面,每隔10-15天一次,弥补根系吸收不足,促进养分转化。
